热去寒起,则不能食者为中寒,反能食者为除中矣。若吐下后而烦为虚邪,宜栀子豉汤。
火气下流,则谷气因之下流,故大便自利也。不竟除之者,以其人脉弱,恐大便之易动故也。
即呕不能食时,可知其人胃家素实,与干呕不同。数日来,小便之难者已利,色赤者仍白,是阴阳自和,热除可知。
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。 少阴病,下利止而头眩,时时自冒者死。
冬月之伤寒,伤于天之寒风;夏月之伤寒,伤于地之寒水也。下多者还用术。
阳明病则颜黑,少阳病则面微有尘,阳气不荣于面,故垢。虽日十余行,不须治之,以脾家积秽臭塞于中,尽自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