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肝喜冲逆,主疏泄,气得上下时通也。痰在二便,癃闭秘结,遗同米泔,粪后鱼冻,妇人月水不通。
因表虚而有汗,则重实表;因有汗而表虚,是发散风邪,非固表也,固表乃其兼能耳。是以二者同属之虚也。
感风者鼻塞声重,伤冷者凄清怯寒,挟热则烦躁,受湿则重滞,有血则膈间腥闷,停水则心下怔忪。按此说甚是,然岂无热陷于里,不与阴争,又岂无热胜寒衰,阴不敢争,故疟止痢甚者乎?
阴从下逆上而盛于中者,先抑之而调其中。 《圣惠》云∶有耳痒直挑剔出血乃止者,此肾虚浮毒上攻也,宜透冰丹。
痰饮痛,轻者小陷胸汤,重者大陷胸丸治之。伤食则恶食,已详饮食门,此举他证言之耳。
有寒结,冷气横于肠胃,阴凝不运,津液不通,故结也。 若利止一二日,忽烦渴,又泄,此伏邪又大便闭结,内热故也,宜下之,诸病如失。